2016年9月22日 星期四

八大山人母子鳥圖


     
              八大山人(約16261705年),姓朱,名耷,譜名統𨨗,法名傳綮,字刃庵,號雪個、個山、個山驢、驢屋、人屋、道朗等,明末清初江西南昌人,祖籍安徽鳳陽,明朝宗室,寧王朱權九世孫,著名書畫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
   
                八大山人擅長動物花鳥,作品中無是動物姿態、眼神或是構圖都異於前人,附有個人特色。除了明顯特色之外,其用筆更是驚絕,儘管逸筆草草,往往簡單一筆就完成物象的外觀與結構,而且都是形神兼備,這也是八大山人可以獨步古今的重要關鍵。

                 此作構圖奇特,相當罕見,土坡上繪一枯樹,右側母子二鳥相背,母鳥眼神注視上方,若有所思,雛鳥張嘴啾啾助陣。仔細觀看,可以知道畫中看似靜謐的場景顯然並不平靜,似乎有什麼事情即將發生?然而卻又因為畫家隱晦的表現手法而稍事平息,不過那股緊張的氣氛是瀰漫整個畫面中。

                 除了畫面氣氛的精準掌控,八大山人精彩的筆墨功夫在此亦展現無遺。土坡上所使用的長披麻皴可以在其山水畫中見到,輕鬆的筆調完全刻畫出土坡該有的鬆軟質感,其上所使用的苔點更是一絕,用筆圓潤渾厚。畫枯樹的筆法雖然看似粗頭亂服,在經過小心的收拾之後,卻也相當傳神,表現出樹幹的粗壯感與枝芽的生命力,線條使用與物象的描繪達到天衣無縫的融洽。

                 此畫除了鈐有八大山人的屐形印與「在芙山房」外,尚有清初安岐的「安」字印,算是相當重要的一方收藏印。由於兩人的生卒年有所重疊,顯示此作在書畫收藏大家安岐眼中亦屬精品,否則不會鈐上常用的收藏印。安岐(1683?),清代書畫鑒藏家。字儀周,號麓村、松泉老人。天津人, 一說朝鮮人。約卒於乾隆九年至十一年間(17441746 。安岐先世為鹽商,家資巨富。自幼讀書,喜愛法書名畫。當時幾位著名鑒藏家先期相繼謝世,所藏精品, 大多為安岐收藏。據《文端公年譜》康熙五十九年中記載:麓村安氏精鑒賞,凡槜李項氏、河南卞氏、真定梁氏所蓄古跡,均傾貲收藏。圖書名繪,甲於三輔。 所居沽水草堂,在天津城東南。又有古香書屋,為其所藏書畫名跡處所。

                 另外一方收藏印為「柘湖金氏觀瀾閣秘笈圖書」,乃清道光咸豐年間金山人金望喬之印。他字芾廷,號瘦仙,一作瀨仙。博學好古,工詩,善八分書,尤嗜金石,鑒藏真偽,皆援據典籍為證。收商周彝器百餘種。藏書甚富,建雪鴻樓10間,仿黃虞稷《千頃堂書目》例,錄書目4卷,成《雪鴻樓書目》。又著有《雪鴻樓古器銘文考》等。室名雪鴻樓、觀瀾閣。藏有宋趙佶摹張萱搗練圖等宋元明清名畫真跡。

   















  



















2016年9月4日 星期日

同光第一書家翁同龢書一筆虎


        翁同龢(1830-1904)出生于清道光庚寅年(1830),屬虎,生日四月廿七日是寅日,出生時刻又正好是寅時。這也說明翁同龢為何對虎字情有獨鐘,故選在寅年寅月寅日寅時寫下虎字以自勵,同時也滿足當年求字的人。清光緒十六年(1890)也是庚寅年,翁同龢在「正月元日寅刻,書虎字數十幅,又以甲寅日寅時書數十幅,蓋餘庚寅生也。」(《松禪年譜》)距今120年前的大年初一淩晨四點鐘左右,六十歲的翁同龢早就起身了,「寅初起,磨墨寫虎字數十幅」(《翁同龢日記》光緒十六年正月朔正月十三日也是寅日,翁同龢又在日記裏寫:「是日甲寅日,寅初起,複寫虎字廿餘,亦好事哉。」過了十二天(正月廿五日)又是寅日,翁同龢依然「寅初起,寫虎字二十餘。上元始立春,今日為真寅月寅日也!」。在這個月裏,翁同龢三度早起,各寫虎字幾十幅,可說是他一生中最頻繁寫虎字的時候。這個時期翁同龢輔佐光緒帝改革圖強力振綱紀之際,故筆下虎字虎虎生威,引天長嘯,依稀便見翁氏當年信筆潑墨,揮斥方遒的情態。



        翁同龢,江蘇常熟人,字叔平,號松禪,別署均齋、瓶笙、瓶廬居士等,晚號瓶庵居士。歷任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先後擔任清同治、光緒兩代帝師。卒後追諡文恭。翁同龢工詩,間作畫,尤以書法名世。《清史稿·翁同龢傳》稱讚翁同龢書法「自成一家,尤為世所宗」。清楊守敬《學書邇言》稱許:「松禪學顏平原(顏真卿),老蒼之至,無一雅筆。同治、光緒間推為第一,洵不誣也。」幼學歐、褚,初學董其昌、米芾,中年後由錢灃上追顏真卿,又不受顏字束縛,結體寬博開張,筆畫剛勁有力,風格蒼渾遒勁,朴茂雍容,著有《翁文恭公日記》《瓶廬詩文稿》等。




陳大羽畫年年有魚圖

       陳大羽(1912-2001),籍貫廣東潮陽,原名漢卿,其師齊白石為之改為陳翱,取字大羽。1935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業學校中國畫系,曾在潮洲、青島等地任教。經謝公展學生介紹,拜齊白石為師,致力大寫意花鳥畫,兼及山水、書法、篆刻,四、五零年代,在上海美專、無錫華東藝專和南京藝術學院教授中國畫。歷任歷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出版《大羽畫集》、《陳大羽書畫篆刻作品集》等。

       陳大羽可以說得白石老人真傳,除了大寫意的功夫外,在運用水份的部份特別精彩,可以注意看濃淡墨交融的部份,水分暈開得相當自然,墨色的層次也相當豐富。捻魚可以說是陳大羽最善長的動物,因此畫起來一氣呵成,完全沒有一絲絲的猶疑與膽怯。白石老人也畫捻魚,不過陳大羽的捻魚已經脫離其師,雖然一樣是大寫意,但是在形神上卻是更加逼真,也更加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