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石又稱為都成坑石,杜陵坑石。杜陵坑山位於高山之東,這個礦脈還出產馬背石、鹿目格石、蛇匏石、尼姑樓石、迷翠寮石和花坑石。礦洞發現於明末清初,清道光年間(1821-1850)開始大量開採。石質結實晶瑩,敲之響聲鏗鏘如玉。色彩豐富,紅、黃、白、灰、紫各色都有。光澤閃爍奪目,表裏如一,永不褪色。由於杜陵坑多結於岩石之上,故礦層稀薄,解石困難,材大者甚少,佳者質與價均僅次於田石。都成坑石就是山坑石的一個上佳的品類。
此黃杜陵約為1991年入藏,當時的杜陵很多都帶有金沙地,也就是標面出現金光閃閃的微小粒子,通常這種金沙地以善伯洞石材較多見,不過此石有當時杜陵坑特有的結晶狀紋理,金沙就是隱含在這些紋理之中。
壽山石以黃色為上,例如貴為壽山石之王的田黃就是黃色,而黃色純正的石頭也較罕見,此石章色澤偏橘黃。印紐刻工細致,古獸身體飽滿,四肢強壯有力,身上佈滿鱗片與裝飾紋樣,口部牙齒處理清楚而不含混,足見此雕刻者的巧思與刀法,在壽山石紐中確屬上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