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貞(1730-1788),字正齋,江西南昌人,久居湖北省廣濟縣武穴鎮,揚州八怪之一。幼失父母,學會畫畫,追憶父母遺容,懸掛致祭,被稱為閔孝子。其畫學明代吳偉,善畫山水、人物、花鳥,多作寫意,筆墨奇縱,偶有工筆之作。人物畫最具特色,線條簡練自然,形神逼肖。
閔貞人物畫有粗筆與細筆兩種畫法,粗筆者逸筆草草,筆墨酣暢,細筆人物畫則工整華麗。當時求他作畫的人很多,相傳兩湖總督曾強迫他畫像,他遠逃北京,不肯屈服。在北京,又有顯宦勒令其作畫,他寧可受辱挨餓,也不肯落筆。對貧賤者的求畫,則無不應允,甚至主動作畫接濟。其作品,對朝鮮畫壇頗有影響。兼工刻印,有秦漢遺意,朱鴛、翁方綱皆器重之。
閔貞傳世畫作品質良莠不齊,當然也可能是出於真偽的緣故。他最為人所著稱即是其逸筆人物畫,往往大筆一揮,隨意便點畫出逼真生動的人物動作與表情。此軸(140 x 61CM)鍾馗完全展現閔貞用筆的高超技巧,鍾馗雄壯威武身軀的量感展露無疑。最令人訝異的是,人物完全然不因為重量感的強調而犧牲了動作與姿態的靈動。鍾馗的舉手投足,由於運用快速揮灑的運筆技巧,加上墨色的濃淡變化,讓富有量感的手、足帶有一種寧靜中的動態,支腳站立的身軀也巧妙佈成弧狀,充滿一種蓄勢待發的張力,尤其是面部的瞠目表現與張揚的鬍鬚,完全一副不怒而威的莊嚴神情。除了這些精湛的藝術表現,人物全身的描繪線條也很值得細細品味,每一筆都很隨意而自由,線條粗細變化的運用又往往能達到描繪物體的功能,這確實相當不容易,也難怪閔貞可以在人物畫上獲得如此高的聲譽,完全體現畫史上對其畫風的描述。
歷代畫家多有在鍾馗題材上著墨,也留下不少作品,然而要像此畫中的鍾馗這麼富有重量感又能保有生動活潑性卻也不多見,因此不失為歷代鍾馗畫中之佳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